课题
《古代诗歌三首》
课时
2
课标依据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
《古代诗歌三首》中,《宿建德江》属唐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宋诗歌,《西江月》是宋词。本课所选用的诗歌文质俱佳、流传广远。选入这些具有经典性的篇目,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这些优秀的语言运用范例的同时有一个与古今名家对话的桥梁,拉近学生与经典的距离,领略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古今文化,对汉语世界的伟大产生尊敬感和认同感,激发他们对古代诗歌的热情,浸润于古典作品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学过不少古代诗歌,其学习方法较为简单,以朗读和背诵为主,对诗歌大意有初步认知,而对作品的艺术特点缺乏了解。通过对第一单元的前三课的学习,学生进行了初步朗读训练,能够通过朗读初步了解文章感情。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发现并感受诗歌古诗词声韵之美。要发挥联想和想象,边朗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以便进入诗歌情境。
2.整体感知诗歌,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能够简单批注一些赏析文字。
教学过程
课前对话
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课中对话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
(一)回顾提问导入,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
1.同学们在小学阶段一定学过诗歌吧?能不能背诵一首你现在想到的诗歌给大家听?
2.接下来,我们试着给刚才同学们背诵的诗歌分分类。
教师可根据刚才同学的诗歌背诵篇目,按照内容主题分类。之后简单介绍诗歌的体裁。了解诗歌体裁知识是学习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朗读指导,通过朗读课文发现并感受诗歌古诗词声韵之美。
教师要提示朗读背诵要求,提示方法和技巧,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句读要正确。如:“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同时,对仗句上下句的词语音节都是一致的。读得准确了,便于理解诗意,从而发现并感受到诗歌古诗词声韵之美。
学生活动
同学回顾古代诗歌,并背诵。
按照老师的指导反复朗读三首诗,并读出节奏与感情。
设计意图
读得准确了,便于理解诗意,从而发现并感受到诗歌古诗词声韵之美。
评价任务设计
学生能够读准字音和节奏。
二、整体感知诗歌
(一)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诵课文,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产生画面感,以形象思维来带动整体诗歌的理解。
1.反复诵读《宿建德江》,体会孟浩然的羁旅之愁,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2《宿建德江》和《西江月》都描写了月夜的景色。但思想感情似乎完全不同,反复朗读后谈谈你的看法。
(二)简单的介绍诗歌写作背景
1.反复诵读《宿建德江》,说说自己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2.说说《西江月》写了哪些意象。反复朗读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产生画面感,以形象思维来带动整体诗歌的理解。
学生能够多角度赏析诗歌,对诗的意境与主旨有了深刻的理解。
课后对话(包括随堂练习、作业设计)
背诵三首诗
板书设计
唐诗 宋诗 宋词
您打开的是外部链接,该网页内容并非由威海市塔山中学提供,请注意甄别、确保上网安全。